导航菜单
首页 >  我院教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启动会在  > 北大医学获批3个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创历史最好成绩!

北大医学获批3个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创历史最好成绩!

近年来,北大医学始终坚持“四个面向”的科研导向,坚持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坚持以服务人民生命健康需求为己任,持之以恒加强有组织基础研究,持续推动“临床医学+X”学科交叉模式,不断提升北大医学核心竞争力。在践行“北大医学”发展理念过程中,深入推进各临床医院与燕园校区、学院路校区相关学院科研人员的交流合作,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9月2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立项结果公布,北大医学3个项目同时获批,占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和医学科学部该项目立项总数的3/4,创历史最好成绩。2022年度医学部目前共获批项目354项,批准总经费3.7亿元,经费较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再创历史新高!

生命科学部“化学重编程调控细胞可塑性”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由基础医学院邓宏魁教授领衔,北京大学汤富酬教授、李程教授、穆荣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教授共同承担。该项目的实施构建了一支在干细胞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单细胞功能组学、生物信息学及临床医学等领域优势互补的综合性研究团队,致力于建立精准调控细胞可塑性的方法和理论,推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力争取得世界一流水平的原创性重大研究成果,形成具有引领性的国际前沿科学研究中心。

医学科学部“本能行为及其相关精神疾病的机制和干预研究”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由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陆林院士领衔,浙江大学段树民院士、胡海岚教授、李晓明教授、北京大学时杰教授共同承担。本项目聚焦本能行为及本能行为相关精神疾病的神经机制和干预研究,发挥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和特色,从基因、表观遗传、突触、神经环路到宏观脑网络,多尺度解析睡眠觉醒、奖赏和厌恶本能行为不同分级状态的神经网络和调控机制,旨在明确本能相关环路以及本能行为之间的相互调节机制,系统阐明这些本能行为异常导致疾病的共同神经环路基础和调控机制,建立诊断、干预和治疗本能行为相关精神疾病的新方法。

医学科学部“女性生殖衰老与生育力重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由第三医院乔杰院士领衔,北京大学李蓉教授、闫丽盈教授,厦门大学王海滨教授,复旦大学王磊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共同承担。项目集合生育健康领域优势学术力量开展生殖衰老与生育力重塑学术难题的合力攻关,研究方向围绕卵与胚胎、子宫内膜、母体内外环境在生殖衰老调控中的作用机制与干预策略,以学科交叉作为突破点,开展基础-临床-转化全链条研究。该项目聚焦“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部署,以期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生育健康服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是目前科学基金中定位最高的人才团队类项目,2016年试点实施以来,北大医学共获批4个基础科学中心,涉及肿瘤、生殖、神经、干细胞领域。北京大学对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建设高度重视,调动各方面资源,为项目的开展实施提供全面保障和支持,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助力研究团队抢占国际科学研究制高点。

除上述3项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外,今年还获批了重点项目9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项等高资助强度的项目。总体分析来看,北大医学在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中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高峰学科厚积薄发,继2019年詹启敏院士领衔申报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成功获批后,今年3项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同时获批,使得目前北大医学在该项目上成为国内医学院校中的佼佼者。二是临床科研持续进步,第三医院获批各类项目总数破百,连续三年获北京地区医院(地方)第一名。口腔医院同时获得创新群体、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重点项目各1项,成绩突出。今年新批的4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3位项目负责人来自临床医院。第一医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立项总数均有所增加。三是学科交叉实力彰显,获批项目首次实现基金委九大学部全覆盖,首次斩获交叉科学部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得益于持续推动“临床医学+X”学科交叉模式,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交叉融通,北大医学承担交叉项目能力不断增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介绍:

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定位最高、资助力度最大的科学基金项目。本项目旨在集中和整合国内优势科研资源,瞄准国际科学前沿,超前部署,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制的优势和特色,依靠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吸引和凝聚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着力推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相对长期稳定地支持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和探索,致力科学前沿突破,产出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抢占国际科学发展的制高点,形成若干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术高地。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自2016年开始试点建设,每年全国资助项目数不超过 15 项,为攻关团队提供6000万元/项的持续科研经费支持,项目执行期为五年(可滚动五年)。

(科研处)

相关推荐: